2月28號到3月10日這兩周被推門的老師們精心備課,在教學中使用現代化手段,熟練、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。課堂上,老師們有活力,有熱情,有亮點,展現了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良好的個人素質! 『钛┚Ю蠋焾探痰摹多l下人家》,整堂課豐富有趣,設計合理,重難點突出。這堂課通過回顧課文起小標題,串聯出6幅精美的鄉村田園風光圖。然后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,感受學生喜歡的各個圖畫風景,并且賞析風景美在哪里,學習課文中的寫作方法。課程利用圖片、句子對比、演一演等方式,進行恰到好處的引導,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,積極性。呈現出課堂氣氛活躍,學生積極回答的精神風貌! ⌒鞈c老師執教的口語交際——《小貓種魚》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童話故事體裁的口語交際。徐老師緊貼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,教學環節環環相扣,從看圖知圖意,了解文意入手,進一步看圖說故事,看一組圖畫后練習說一段話,最后看圖品味說,理解故事內容,升華故事主題。充分運用了看、思、說、練等教學手段,在進行了語文學科訓練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,體現了口語交際以說和練為本的教學思想! 「鹣祭蠋焾探痰摹逗锿醭鍪馈肥且黄糯自捨,整節課重在引導學生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,結合上下文、抓關鍵字、做動作等猜測語句的意思,把握課文主要內容。在課堂上,學生踴躍舉手發言,課堂氛圍濃厚。
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。為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,不斷提升教師執教能力,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,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,提高教學水平及業務素養,忻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推門聽評課活動繼續精準定位,聽評共促。
推門課上大部分老師都能做到教態自然親切,語言流暢,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,培養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習習慣,極個別老師在重難點突破和挖掘文本的深度和廣度上還需下功夫。
一直以來我校把推門聽評課作為教學工作的常態。推門聽課在賈潤平校長、鄭蘭芳副校長、郭建斌專家、名師團隊成員的帶領下及時開展,老師們都積極聽課,這樣的方式有助于把握教師的課堂常態,落實教學常規,更好地探索“雙減”政策下的常態課堂。推門聽評課活動在長期的聽評督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。
推門課上師生激情飽滿,教學秩序有條不紊。老師們都能認真按照教學常規要求,認真備課,教學目標明確,教學方法得當,科學組織課堂,靈活運用多媒體,注重課堂生成,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,學生學習氣氛熱烈,呈現出一節節扎實的原生態課堂。
李蕓老師執教的《天窗》整節課設計思路清晰,教學方法得當,在課堂上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,循循善誘,層層推進,思政教育突出。通過各種美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,熱愛家鄉的情感。能夠緊緊抓住單元語文要素進行授課,抓住關鍵語句讓學生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。通過小組學習、讀寫訓練,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。授課中古詩是亮點,俗話說語文的一半魅力在于詩歌,引用李白的著名詩句,讓學生感受古代文人墨客豐富的想象力,同時培養學生熱愛詩歌、熱愛語文的情感。整節課充滿詩情畫意的氛圍,教師講授方式潤物細無聲,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學到了更多知識。
白義老師執教的《稅率》,從生活中的稅收問題引入,教學時運用豐富的素材,盡可能使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生活,使學生感受到稅率的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,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,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教學過程中做到學科間的融合,不僅對學生進行了法治教育,也讓學生對應納稅額、各種收入與稅率三者的關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張慧老師所講的《荷花》,采用情境教學法,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,易于理解,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,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,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,使學生在讀中理解,體會全文中的優美句子,體會荷花的美麗,同時活躍學生的思維,增強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作用,但是在指導朗讀方面還需注重平時訓練到位,指導到位,示范到位。老師的語言還需精煉并富有啟發性,課堂環節必須清晰,學生扎扎實實學會才能取得課堂的真正高效。
劉歡老師執教的四年級下冊第4課《三月桃花水》是一篇描寫江南春水的優美散文,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詞句,并巧妙運用了比喻、擬人、排比等修辭方法,是一篇值得品讀的好文章。劉老師的整堂課抓住了本文“語言美”這一特點,采用了閱讀感悟法、談話法、合作討論法、情景創設法等,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,讓學生在這種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的學習方式上,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,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,成為課堂的主體,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。同時,在這一節課中,劉老師還做到了跨學科教學,把語文與音樂,語文與美術完美相融合,讓整堂課既新鮮感十足又充滿趣味性,學生在美的享受下,不知不覺就上完了一堂課。
裴暖老師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識字,然后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。這大大激發了孩子識字的熱情,學生們積極參與,課堂氣氛活躍,不但提高了識字效率,學生們也學得愉快而輕松。授課過程中利用多媒體,讓學生認識昆蟲,了解昆蟲,以及生有復眼的昆蟲看物體時的視頻,讓學生通過動人的畫面感受昆蟲獨特的魅力,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,同時也知道了備忘錄可以通過表格圖片等形式進行記錄。
陳子鈺老師執教的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《加法運算律》,整堂課思路清晰,環節緊湊,重難點突出,這堂課在學生已經掌握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。通過“提出猜想——舉例驗證——得出結論”這一數學方法,提高了學生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,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,同時注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,為高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,提高學生應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。課堂氣氛活躍,學生參與度高,表現出第二實驗小學學生的積極風貌。
高風老師執教的《購物中的折扣問題》,很巧妙地把百分數解決問題和生活中的打折問題結合在一起。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結合,創造性的使用教材,既讓枯燥的知識變得靈動又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,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。通過說生活中優惠措施,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與世界,當學生對于滿380元減100元產生疑惑時,高老師不是簡單地自己說,而是愿意花時間讓學生去討論,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,真正實現生本課堂。
段麗霞老師執教的《數的奇偶性》一課,以學生自主探索,思考為主,課堂氛圍活躍。通過學生自己思考得出兩數之和的奇偶性,利用畫圖法解決有關兩數之和的奇偶性問題,充分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。整節課探索性十足,課堂氣氛活躍,學生積極討論,在不知不覺間掌握了知識,獲得了知識“再創造”的體驗。
王飛老師執教的第三單元《運算律》,整堂課教學環節環環相扣,設計精妙合理,趣味十足。通過觀察—感知—理解,師生之間積極互動,由扶到放,培養了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。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尋規律,通過舉例驗證,自己去推論并發現規律,教師啟發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,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。整節課教師進行恰到好處的引導,學生認真思考,積極回答問題,充分發揮了以教師為主導,學生為主體的作用。
殷麗老師執教的第三單元《圓柱的認識》,在教學新知識時,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摸一摸、比一比,采用小組合作、討論、交流等形式,讓學生多角度,多形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,整體地感知圓柱的特征。把教學重、難點化繁為簡,化抽象為具體,并把“觀察、猜想、操作、發現”的方法貫穿始終,既加深學生對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征的認識,又有效地培養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。
侯麗俊老師執教的《飛向藍天的恐龍》,整堂課設計思路清晰,“恐龍”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,通過欣賞恐龍圖片之后,抓住學生的興奮點,提出質疑:這么大的恐龍能夠飛向藍天嗎?它是怎樣飛向藍天的呢?學生也帶著這許多的疑問,自己去讀課文,自己去尋找答案。本課生字新詞較多,學生運用小口訣及各種識記方法自主識字,提高識字能力,增強了教學活動的目的性。通過小組合作交流,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,突破了這節課的重難點。在最后以恐龍動畫結束這堂課,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,喚起了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。
袁招老師執教的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《連減的簡便運算》,整堂課教學環節環環相扣,設計精妙合理,趣味十足。這堂課在加法運算律的基礎上,通過觀察、猜想、驗證、歸納,讓學生經歷探究發現減法的特殊規律并選擇運用進行簡算的過程。讓學生從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體會到計算方法的多樣化,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,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,教學效果良好。
梁天老師執教的《雷鋒叔叔,你在哪里》,在教學中通過多讀成誦的方法讓學生用兩個“你在哪里”連用的反復的讀,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,使學生體會感情表達的強烈和真摯。整堂課思路清晰, 環節緊湊, 重難點突出。
周俊珍老師執教的第二單元第8課《紅樓春趣》,課文選自清代長篇小說《紅樓夢》第七十回,全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,講的是寶玉和黛玉等人一起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故事,了解了紅樓夢相關資料和作者,按照起因、經過、結果,將課文劃分內容,并理解文中有難度的詞語,最后抓住語言、動作、神態描寫,進行人物形象分析,感受人物性格,體會了文中放風箏的“趣”。整節課,教師以學生為主,引導學生認真思考,積極回答問題,課堂氣氛活躍。
盧慧老師執教的《解決問題》,整堂課結構完整,重難點清晰,課堂氛圍活躍,教師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,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。這堂課通過兩個關于除法的實際問題的解決,學會解答除法應用題,了解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,會寫單位名稱。通過兩個例題進行比較,讓學生深刻體會平均分的意義,理解數量之間關系。本節課以小組合作,小組討論為主,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,在老師的鼓勵和作用下,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。
課堂上,孩子們在老師精心的引導下,或書聲瑯瑯,或認真思考,或合作探究,或各抒己見。課上師生互動,生生互動的場景交融,大家興趣盎然,沉浸其中……
聽課結束后,專家郭建斌老師、鄭蘭芳副校長、教研室主任及名師團隊成員與授課教師溝通交流,對授課老師逐一進行詳細的評價與指導,在肯定課堂中的閃光點的同時指出存在的問題。他們對教師們在教學中的困惑進行了指導,有針對地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教學建議,從而讓每位教師在專業道路上不斷成長,讓每位學生都能汲取最好的教學營養,切實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!
“推門課”活動,檢測了教師課堂教學水平,真實地了解到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,督促教師在常規教學上下功夫,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學習,提高課堂教學質量。推開門,敞開研,我們在行動……